乌克兰无人机,为何接连袭击莫斯科?
乌克兰无人机,为何接连袭击莫斯科?
(资料图)
7月30日,俄罗斯莫斯科被无人机袭击的建筑。图/视觉中国
一道亮光,一声轰鸣,一瞬震动……这是7月30日乌军无人机袭击给“莫斯科城”居民留下的印象。除了两栋摩天大楼玻璃受损、一名安保人员受伤、莫斯科机场临时关闭,袭击并未影响俄罗斯首都的生活,俄总统普京也没有改变参加圣彼得堡海军阅兵式的既定行程。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称,这是乌军在最近的大反攻失败后的“绝望行为”。
然而,从另一方的视角看,这次袭击并非没有意义。“莫斯科城”的官方名称是莫斯科国际商务中心,“莫斯科城”(Moscow-City)是人们按照伦敦金融城(The City)赋予的名称,代表了其在俄罗斯的特殊地位。此处距离红场仅4公里,是欧洲最大的摩天大楼群,也是俄罗斯经济依然繁荣的象征。
被无人机击中的大楼和楼层是政府租用的办公区。俄罗斯媒体发布的影像显示,一些政府文件由此散落在周围的街道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袭击当晚的视频讲话中称,“战争正在回到俄罗斯领土”,特别是回到其“有象征意义的中心地区”。他说,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而然的,绝对公平的”。
这已经是莫斯科今年第四次遭受无人机袭击。自5月3日克里姆林宫遇袭、5月30日居民区遇袭后,俄军一再加强首都侦测、防御、干扰、拦截无人机的能力,一度阻止了乌军无人机接近莫斯科。但是,7月24日,两架乌军无人机成功进入莫斯科市中心,其中一架坠毁于俄罗斯国防部大楼附近,距克里姆林宫仅3公里。7月30日“莫斯科城”又遭攻击,显示出俄军现有防空体系再次出现漏洞。
俄罗斯国防部当天称,55架乌军无人机遭击落。但这场“综合战争”中乌军无人机远距离奔袭的军事价值,并不在于造成实质破坏,而是在于让莫斯科等俄罗斯后方中心地区感受到“战争就在眼前”。从这个角度说,俄军不能让任何一架无人机“漏网”进入莫斯科空域。
“莫斯科城”遇袭事件发生后,俄军用猛烈的炮击结合导弹、无人机袭击予以回应。乌克兰北部苏梅州到南部扎波罗热州的诸多城市都遭攻击,防空警报在全境拉响。根据地方当局的说法,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赫尔松州7月31日遭受的导弹袭击,都造成了儿童伤亡,两地总计伤亡人数超过百人。此外,俄军还宣布摧毁了一处乌军无人机后勤中心。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对乌军“袭击中心”的打击已“增长了数倍”。
和以往不同的是,乌军在遭受俄军空袭后,也采用火炮和无人机反击。7月31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地区遭受乌军炮击,房屋受损;罗斯托夫州塔甘罗格市附近的农场因乌军无人机坠毁而受损。此前,乌军已于7月28日使用无人机袭击该市,破坏了艺术博物馆及周边民宅,造成十多人受伤。
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8月1日凌晨,乌军又使用3架无人机袭击莫斯科,其中一架被电子压制后失控,在非居民区坠毁,另两架在莫斯科州上空被防空系统击毁。
有分析认为,当前俄军在地面行动中仍占据一定优势,特别是在北部战线红利曼方向给予乌军很大压力,有可能取得突破。但在远程对抗中,乌军逐渐形成了以炮击、“风暴之影”导弹袭击和无人机、无人艇相结合的作战方式,不仅能不断迫近莫斯科等主要城市空域寻找机会,还能持续对俄罗斯本土发动袭击,改变了以往乌军偶有远程战果、俄军迅速以大规模空袭回应压制的对抗节奏。
可以预见的是,乌军的无人机作战保障能力还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除了已经提上日程的美制远距离攻击型无人机援助计划,乌克兰国防部与土耳其主要无人机制造商于7月31日签署合同,开始建设新的攻击型无人机维护中心。按照双边合作计划,土方还会在乌克兰投建一座生产攻击型无人机的工厂。面对这些情况,俄军亟须找到新的防御和反击方式。
无人机和远程对抗加剧,也让国际社会担忧,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将变得更加残酷和不人道。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发言人7月31日强调,冲突双方必须始终区分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采用一切可能的措施杜绝“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并尽量减少对平民和民用物体的伤害。
发于2023.8.7总第110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俄乌升级“无人机之战”
记者: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