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发力绿色低碳转型
工人在 " 深海一号 " 平台进行焊接作业。张武军摄(人民视觉)
" 海油观澜号 " 准备起航。中国海油供图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常被统称作 " 三桶油 ",在中国能源产业版图中作用举足轻重。" 三桶油 " 也是进入全球 500 强榜单的超大型企业,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近年来稳居全球 500 强前十位,一举一动备受海内外关注。
【资料图】
近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 指导意见 "),为能源工作 " 划重点 ",强调在能源保供稳价的同时,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能源供应 " 国家队 "," 三桶油 " 将如何向 " 绿 " 转?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布局新能源,拓展氢能、风电
在 " 双碳 " 目标指引下,中国引导传统能源有序转型。" 三桶油 " 也在新能源领域稳步推进。
作为一种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的二次能源,氢能备受青睐。
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介绍,锚定打造 " 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 目标,中国石化正积极布局氢产业链发展。今年 2 月,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此外,中国石化新疆库车 2 万吨 / 年绿氢示范工程氢工厂主体也已建成,预计年内投产。" 我们还在推动绿氢技术攻关,比如在制氢环节实现了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突破,首套自主研发兆瓦级 PEM 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燕山石化投产。" 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说。
" 基于‘替碳、减碳、用碳、埋碳’思路,我们提出发展‘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天然气 + ’清洁能源,积极打造‘氢能 + ’零碳燃料产业链,推动油气资源和风光热电氢新能源融合发展。" 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说。
绿氢生产项目落成,输氢管道也在加速建设。4 月 10 日,中国石化对外宣布:国内首条 " 西氢东送 " 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石油天然气 " 全国一张网 " 建设实施方案》。该管道建成后,能把在内蒙古乃至中国西部、由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制成的绿色氢气,运送至东部等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以缓解国内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
再将目光放至海域。如今,海上风电正成为能源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公司正稳妥有序推进海上风电业务,择优发展陆上风光。" 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已抵达海南文昌海域作业区,这是全球首座水深超 100 米、离岸距离超 100 公里的‘双百’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也意味着我国风电开发从浅海走向了深远海。" 该负责人说," 海油观澜号 " 项目有望于今年投产,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 2200 万千瓦时,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2 万吨。
" 中国海油将积极发展新能源,每年资本开支的 5% 至 10% 将用于海上风电,以保持与全球同步的能源转型的步伐。" 中国海油首席财务官谢尉志日前公开表示。
技术创新助力减碳
技术创新是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此次指导意见提出,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增强能源产业竞争新优势。
实力雄厚的 " 三桶油 ",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一批高科技能源项目加速落地。
看陆上——去年 8 月,国内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 CCUS 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 CCUS 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中国 CCUS 产业开始进入成熟商业化运营。
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介绍,CCUS 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 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100 万吨,相当于植树近 900 万棵,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项目将为国内大规模开展 CCUS 项目建设提供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数据,进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该负责人说。
看深海——在海南岛东海领域,一座明黄色的 " 钢铁城堡 " 镶嵌其中——这是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 深海一号 "。4 月 10 日,中国海油宣布 " 深海一号 " 超深水大气田完成远程遥控生产改造与调试工作,具备在台风期间保持连续安全稳定生产能力,成为世界首个拥有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 作为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从浅海走向深海,已经建成多个深海油气开发项目。公司不断向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升级。"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说。
借由数字化技术,来自深海的油气资源也能实现智能化开采。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建成目前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无人平台——恩平 10-2 平台,投产后将具备远程遥控测井、压井和恢复生产的能力。
" 今年中国海油计划投产 9 个新项目,包括中国海域的渤中 19-6 凝析气田 I 期开发项目、陆丰 12-3 油田开发项目以及海外的巴西 Mero2 项目、圭亚那 Payara 项目等。"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说," 我们将继续实施‘油气增储上产、科技自主创新、绿色低碳转型’三大工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 三桶油 " 绿色低碳转型,对能源保供有何影响?
采访中,3 家企业均表示,保供稳价是基础,正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确保能源安全。有关专家分析,技术创新本身既有利于新能源发展,也有利于传统能源增效。
3 月 26 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原油产量数据不断上升,触达 25 亿吨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掌声和欢呼声——截至当日,中国陆上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 25 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 36%。
油、气,好似经济社会运转的 " 润滑剂 "" 加速泵 "。2022 年,中国围绕老油田硬稳产、新油田快突破、海域快上产,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原油产量达 2.04 亿吨——这是时隔 6 年,中国原油年产量重回 2 亿吨。在天然气领域,通过加大新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坐稳常规天然气主体地位、推动非常规气快速上产,去年天然气产量约 2200 亿立方米,年增产量连续 6 年超百亿立方米。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争在陆地深层、深水、页岩油气勘探开发、CCUS 促进原油绿色低碳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 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满足我国油气核心需求、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要求,强化国内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高质量完成油气储量和产量目标。" 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说。一方面,持续推进高效勘探,围绕海相碳酸盐岩、岩性地层、火山岩、冲断构造带、新区新领域、页岩油气等 6 大领域,强化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努力寻找大发现、大突破;另一方面,组织好塔里木富满等 4 个亿吨级石油规模储量区、四川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等 5 个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规模储量区集中勘探。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集团将着眼高质量能源供给,全力推进增储上产攻坚工程,完成好全年增储上产及能源保供任务。聚焦深水、深层、岩性、潜山等重点领域,确保公司储量替代率保持在 130% 以上、储采比保持在 10 以上;锚定国内油气增产目标,推进 "14+2" 油气开发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全年新建产能预计 800 万吨以上。同时,持续优化油气资源引进渠道,全年预计引进 LNG 近 3000 万吨,实现原油贸易近 1.1 亿吨,多措并举加大国内油气供应力度,确保能源安全。
( 责编:胡永秋、袁勃 )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